前几日,看到一篇文章说当前的消费市场已经呈现消费降级趋势,文章分析的依据就是“拼多多”的成功,这种观点是对或错不好说,消费这件事,和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环境,和当地的地理环境、人口结构、风俗文化有关,消费者的年龄、性别、喜好、性格、受教育程度甚至他付钱那一刻的心情,都会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和选择。
与消费降级对应的就是消费升级,简单地来说,消费升级就是指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,换取产品的更多附加价值(比如体验、氛围、品牌、便利性)。过去我们买东西主要是为产品本身的价值买单,而消费升级是为附加值买单。
如果是自己主动选择的消费升级当然是再好不过了,但是如果是被动选择下的消费升级,则不是那么让人舒服了,就比如大家身边经常可以看到的香烟,不少烟民好像在“消费升级”?
很多人都知道吸烟是有害健康的,但是依旧选择忽视这个问题,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吸烟能够缓解自己当前的心情,让自己不再感到“焦虑”。根据公开资料我们得知,中国目前是世界上上吸烟者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,并且中国也是最大的烟草生产主力以及消费主力,目前在我国大概有2.5亿的烟民,直接占据了全球烟民的三分之一。并且在我国15以上的男性,有将近60%的人都在吸烟。
我国在近些年以来也开始进行控烟手段,并且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城市控烟法案,目前所有的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,并且还拓展到地铁的出入口,以及空车在等室外的区域。像是重庆则制定了有关控烟的专项条款,预计将会在明年的1月1号正式实施。其内容明确指出,全社会要支持控烟行为以及公共场所吸烟行为。根据其《条例》第二条,第八条的规定,在餐饮服务场所,工作场所,公共交通工具、公共电梯等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。如若违反控烟规定的吸烟者将会面临教育且罚款50元,若是拒绝改正的,将会罚款200元。
有不少专家表示,如果将中国的香烟的价格上涨50%的话,那么吸烟者的消费频率将会得到有效的减少而非增加。并且控烟是可以降低吸烟相关的疾病的发生率,所以说提高烟草的价格,提高烟草税成为了降低吸烟率的有效办法。并且还有数据所示,如果烟草价格提升50%的话,那么将会有一大波烟民选择戒烟,可以让烟民们减少医疗与灾难性的健康成本。
很多烟民们其实已经发现了,中国的烟草目前已经开始逐渐上涨,并且像是一些低价的香烟已经“消失”了。10元以下的香烟越来越少,而10元以上的香烟开始逐渐涨价,并且香烟开始出现短缺的现象,这就开始让一些烟民们逐渐负担不起吸烟的成本,要么是“被迫”选择戒烟,要么是被迫消费升级。
事实上,中国是世界范围内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,近年来,中国的控烟浪潮声也越来越大,控烟举措也日趋严格,机场、火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相继取消吸烟室,无烟城市陆续推进……烟民的生存空间日益逼仄。
然而,如果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的话,会发现中国的吸烟人群达到3亿,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,也蕴含着复杂的人群结构和心态。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抽的不是烟,而是焦虑。
根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对183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,67%的吸烟人口在农村,两倍于城市;男性体力劳动者吸烟率最高,女性教师吸烟率最低;西部吸烟人口最少,东部吸烟档次最高,中部吸烟人口最多;高收入与低收入吸烟比例最多,均属高压力阶层;不仅是越穷越吸,更是越焦虑越吸。
多年来,中国烟草一直保持着多个“世界第一”:烟叶种植面积第一;烟叶收购量第一;卷烟产量第一;卷烟消费量第一;烟草利税第一;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。但是在这背后,如果我们了解中国吸烟人群的结构以及吸烟心态,就会理解这六个第一背后的贫穷、焦虑以及生存压力。
新意盎然——安徽中烟在新质生产力实践中的探索与成果